廣州維修資金第一案的告捷象征著業主自治的勝利,民主法制的勝利,也說明公民權利的維護、社會正義的實現有賴于強有力的政府監管。 該案的告捷還為其他業主追討維修資金提供了示范,進一步明確了1998年10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期間的繳交主體應為開發商。 推薦閱讀: 物
廣州 維修資金第一案 的告捷象征著業主自治的勝利,民主法制的勝利,也說明公民權利的維護、社會正義的實現有賴于強有力的政府監管。
該案的告捷還為其他業主追討維修資金提供了示范,進一步明確了1998年10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期間的繳交主體應為開發商。
推薦閱讀:
物業管理費收取標準
物業管理條例
如何避免物業糾紛
第一案 引發的眾多小區的追討行動還促進了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而至少8億元維修資金能否全數追回,則需要從制度上加強政府的監管權力,從制度建設上保障維修資金的安全有效。
昨天10時,廣州五羊新城一棟31層高樓的天臺上,一個特殊的新聞發布會在召開,城內10多家媒體的記者頂著烈日,分享了孫威力和他的鄰居們的喜訊。年輕的律師周玉忠則一邊擦汗水,一邊握著話筒大聲說: 這是民主法制的勝利,業主自治的勝利!
孫是東悅居小區業委會主任。四年前,孫和他的鄰居發現小區的電梯壞了,并由此追問出小區開發商拖欠業主100多萬元維修資金的驚人發現。2003年8月,業主以開發商不繳納物業維修資金為由,把開發商告上法院,這被稱為 廣州維修資金第一案 。此案歷經三年訴訟,四個裁決,影響波及全國。并引發了廣州乃至多個大城市的追討風暴。3年后,廣州50家業委會聯合追討維修資金,發表《業主維權的第一份聯合宣言》。
孫威力興奮地對記者說,約10天前,廣州市房管局的有關人員通知他,開發商已將拖欠東悅居業主的187萬維修資金全數存入政府指定的專用賬戶。167戶業主將按照房屋建筑面積比例得到相應份額的維修資金,這筆錢將被存入每個業主的維修資金專用卡。
維修資金將用于墻體電梯維修
歷經近四年風波,東悅居已經越發老舊,部分墻體的瓷磚甚至出現了嚴重脫落,及時到位的維修資金正好派上維修用途。孫威力表示,維修資金必須受到業主大會的監督,由全體業主提出使用的方法。
律師周玉忠則認為,業主自治機制必須不斷完善,業主大會可以授權單元樓的業主自己決策使用維修資金,如一個單元樓的電梯壞了,就由該單元樓的業主決定如何及時動用維修資金加以維修,而不必經過整個小區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
廣州市房管局披露追繳內幕:從行政上對開發商作出限制
東悅居的維修資金是怎樣追討回來的?此案代理律師周玉忠昨天披露了一個此前不為人知的情況。
周玉忠介紹,2005年10月, 維修資金第一案 取得新證據,并鬧到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6年1月,廣州中院以 雙方當事人未就維修資金事項通過平等協商設立權利義務關系 為由駁回業主起訴。
該法院還認為,法律、法規對物業管理維修基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賦予了行政主管部門先行處理的職責。在雙方當事人未就物業管理維修資金繳納問題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從本質上說當事人就此承擔的是行政法上的義務,應由行政主管部門前置處理為宜。
此前, 第一案 曾在廣州市原東山區法院、中院和廣東省高院之間流轉,當時媒體形容為 踢皮球 ,最終皮球從法院被踢到了行政主管部門房管局。但正是這使事情出現了轉機。
廣州市國土房屋管理局物業管理處長楊承志接受本報采訪時首先表示, 作為行政部門,應依法行政,法律沒有規定的不能做。 他說,包括東悅居等樓盤在內的物業維修基資金的追討,都是依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的。
東悅居物業維修資金的案子出現后,給開發商的追繳通知書一直沒有停止過,市房管局一直都在積極為業主追討,其中包括從行政上對開發商作出限制。 楊承志處長介紹說,但他沒有對限制的具體內容做進一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