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念及姐弟情深,弟弟毅然將自己的產權房“過戶”給姐姐,沒想到五年后姐姐竟然賴著房屋“只借不還”,傷透心的傅先生只得將自己的姐姐告上法庭。今天上午10時,上海市浦 當初念及姐弟情深,弟弟毅然將自己的產權房“過戶”給姐姐,沒想到五年后姐姐竟然賴著房屋“只借不還”,傷透心的傅先生只得將自己的姐姐告上法庭。今天上午10時,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外高橋法庭作出一審判決,坐落于浦東高橋鎮某處房屋產權歸原告沈女士(傅妻)、傅先生所有,被告夏女士(傅先生之姐)應將房屋產權過戶至原告名下,相關費用由夏女士負擔。
傅先生在法庭上訴稱,2001年,其妻子的單位對空置房進行內部拍賣,坐落于高橋鎮的某處房屋由傅妻以每平方米1870元的價格競拍成功,并向單位付清了全部房款13萬余元。“由于我姐姐的女兒系外地戶口,姐姐為解決女兒戶口問題多次與我們商量,要求將這套房屋暫時落戶至她名下,待她女兒的戶口轉為本市常住戶口后,再將房屋產權重新轉至我們名下。”于是,傅先生念及親情同意了姐姐的要求,將購房發票的戶名開具為姐姐戶名。
法庭上,傅先生提交了自己姐姐與他簽訂的兩份協議。在2002年5月的一份協議書中雙方言明:“由沈女士(傅妻)出資購買的房屋一套,因夏女士的女兒辦藍印戶口需要,產權辦給夏女士,按政策三年后其女兒的藍印戶口轉為本市常住戶口,由夏女士把產權轉為沈女士,該協議在法庭上有效?!绷硪环輩f議則為2005年12月,是夏女士出具的補充協議,協議約定:“到2006年4月底夏女的藍印戶口將轉到上海市浦東高橋,屆時夏女士必須將房屋的產權歸還傅先生,并且支付辦理權證變更的一切費用。”
“但是事后,我們多次與姐姐協商辦理產權變更事宜,誰想到她竟然拒絕!”傅先生在法庭上無奈地表示。
而夏女士則表示,2002年3月,她不是向弟弟“借”房子,而是出了錢向弟媳“買”房子,并且將全部購房款交給了弟媳沈女士,但是因為大家是自己人,所以也沒有讓沈女士出具收條。雙方亦未簽訂房屋轉讓的協議,直接前往房地產公司更改了售房發票的戶名,并將系爭房屋產權登記在被告名下。夏女士一口咬定:“原告提供的二份協議,我從未見過,亦未在該二份協議上簽名!”
由于夏女士對協議簽名的否認,法院委托了專門的司法鑒定機構協議落款上夏女士的簽名進行筆跡鑒定,鑒定結論為上述兩處“夏某某”簽名字跡均是夏女士所寫。同時,庭審中,沈女士的母親及傅先生的父母均出庭作證,證明傅先生夫妻倆的陳述屬實。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首先,原告傅先生提供的協議及補充協議書,經鑒定部門的鑒定確由被告夏女士所簽,法院對于上述協議的真實性予以確認,并由此確定夏女士借房辦理其女兒藍印戶口這一事實。其次,從夏女士書寫的信函中,亦明確表示了借房辦藍印戶口及屆時歸還房屋的意思表示。再次,傅先生與夏女士這對親姐弟的父親當庭做證,亦佐證了被告夏女士借房為其女兒辦理藍印戶口這一事實。綜上,兩原告出于親情,幫助被告解決其女兒戶口而將系爭房屋暫落戶至被告名下的陳述意見,法院予以采信。
法院同時指出,被告夏女士認為支付給原告沈女士全部房款并將房屋產權登記在其名下,但未能提供相關的房屋買賣協議,亦未能提供其已將全部房款交于兩原告的相關證據,故法院對此不予采信。現原告要求確認系爭房屋產權歸兩原告所有,并由被告立即辦理產權過戶手續的訴請,理由正當,法院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