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就此怪狀詢問過其中的一些業主,得到的答復基本上是,家里另外有房子居住,買這套房子時就沒有打算入住,只是想進行投資,沒想到金融海嘯一來,房價跌了下來,如果再進行裝修,賠得會更多,沒辦法,只好先放在那里,等等看再說。 這是一個盛產“房奴”的時代,也
筆者曾就此怪狀詢問過其中的一些業主,得到的答復基本上是,家里另外有房子居住,買這套房子時就沒有打算入住,只是想進行投資,沒想到金融海嘯一來,房價跌了下來,如果再進行裝修,賠得會更多,沒辦法,只好先放在那里,等等看再說。
這是一個盛產“房奴”的時代,也是一個以多套房產為榮的年代。在東莞,近幾年有很多家庭都買了用于投資的第二套乃至第三套、第四套住房。曾幾何時,“第二套住房”是作為一個消費新概念“在中國興起的”。有個著名的經濟學家甚至提出:小康的標準是擁有第二套住房。并且認為應更多培育小康之家,因為小康之家最利于社會安定,小康之家越多,經濟就會發展越好,就能形成良性循環。
有統計顯示,廣東18%的城鎮家庭已經擁有兩套以上住房。但問題是,既然是投資,那要出得了手套現后才能顯示出是否有回報。于是,套現成了這些投資者市場操作的重要目標。但談何容易?出口在哪里?套向誰?套給誰?誰來接?
鑒于當前不明朗的房地產形勢,解套,就要另辟蹊徑了。擊鼓傳花的游戲首先被考慮,尋找下家就是解套的重要思路了??上в捎谫Y金以及習慣或者大都抱著同樣思路,接力的下家并不好找。而大量房屋閑置,大批的居民資金沉淀在這種投資中,回報根本無從談起。
必須承認,目前東莞的住房需求仍然偏向于投資,其理論基礎和現實表現都印證了這點。從理論基礎分析看,自去年11月份股市反彈以來,由于住房被認為是股票以外最具有投資品的特征,為此有人就此鼓吹,既然股票在漲,那么房價也同樣會漲;從現實情況表面上看,上半年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住房交易市場相對轉暖,房價似乎有所回升。
但市場相對轉暖并不等于真正的活躍,房價微升更不等于銷售量大幅增加,有數據顯示,盡管東莞5月份的房價比4月份略有上漲,但房屋銷售量與全國一樣,卻是下降的。而無論是股票、期貨還是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無量上漲總是靠不住的。尤其是對于東莞而言,大量閑置房屋積壓在居民手中,如何解套“第二套房產”已成為很多人2009年急需解決的難題。
由此看來,目前在東莞的房產市場進行擊鼓傳花的“投資”游戲依然尚早,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保持一份清醒和警惕,比賺取差價恐怕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