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調控政府態度堅決,如果開發商資金鏈斷裂,期房的風險性就會增加;二手房則地段優越、配套齊全、社區成熟。我到底該如何選擇才能確保安全置業?”本周二,剛需族趙女士致電本報坦言。
其實,新房PK二手房,誰能更勝一籌,幾乎難以判定,只是在市場轉變的特殊時期置業,多思考幾分極為必要。
案例“我的新房,何時能入住”
在鄭州某房地產顧問公司上班的小趙最近十分郁悶,工作心不在焉,與朋友聊天也是滿臉愁容。原因就是購買的房子遲遲未交,占用了資金還無法入住。
(以下為小趙和記者的QQ聊天內容)
小趙:我這兩周心都不在工作上,為房子的事鬧心呢!
記者:咋啦,裝新房?
小趙:要裝的話就不鬧心啦,房子質量存在很多問題,達不到交房條件,就強制交房。
記者:啊?
小趙:最近一直維權呢,很鬧心。我們一百多位業主集體到主管部門反映情況了,但也只是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
記者:這房子買的很早了吧?
小趙:2007年9月份交的首付款。現在不但要按時供月供,我還要為目前住所付房租。合同時間為2009年10月交房,結果臨交房前幾天通知延期到2009年12月底,后來又延續到2010年5月31日。
記者:那現在交房了?
小趙:今年5月31日,在樓梯外墻沒有竣工,小區基礎設施沒有到位,無水,無電,開發商沒有竣工驗收備案表的情況下,強迫業主收房。如不收房按合同賠付開發商總房款1%的違約金。
記者:這開發商真該死!
小趙:呵呵,不能死,還等著給房子蓋完呢!道路、綠化、消防都沒有弄,連竣工備案表都拿不出來。
記者:攤上這事,真夠倒霉的,你們只有繼續維權了,別太著急上火。
小趙:愁死人了,嚴重影響了心情。
分析期房、二手房各領風騷
在聊天過程中,小趙還給記者傳了他們維權的照片和網上大家的評論。
從照片上看,社區內道路還是土地,建筑垃圾遍地都是,除了建筑外立面尚能稱得上大氣之外,沒有一處能夠讓人舒心的。
當前,在高房價的壓力下,普通收入家庭購買一套房子無不是傾其所有,在辦了按揭,交了首付款之后,人們便開始焦急地等待新房交房,這種心情買期房的人大都深有體會。 然而,一時不慎,入了某些實力稍弱,且責任感不強的開發商之口,恐怕只有后悔的份兒了。
小趙買房時,正值2007年房價最高時,當時也遭遇了一輪樓市調控,至今不少開發商回憶起來,都稱當時的調控讓他們措手不及,資金周轉困難。小趙的房子,若非開發商資金出現問題,也不會陷入如今的窘境。
而今又值樓市調控,安全置業不得不重新提及,那么新房和二手房誰的優勢更明顯?
買新房側重的是以后的發展,比如地鐵沿線的升值潛力就很大。且新房建筑外觀現代感強,戶型設計科學,甚至一些房子采用了較多的節能材料。
二手房的優勢在于一切都看的見,其教育、醫療、交通等生活配套齊全成熟,不用等待,辦了合同就可以入住。
但是期房存在一定風險,一旦交房,購房者會發現許多細節與開發商最初承諾的不相符合,如出現面積縮水、延期交房、偷工減料、建筑質量不達標、綠地減少等問題,不免讓人覺得花了冤枉錢。
二手房房屋品質好壞一目了然,降低了許多購房風險,但想買到好的二手房也不容易,選擇好的中介公司很關鍵。
建議房產品牌、物業、配套等要做細細考量
樓市調整期,購房者的消費信心原本就不足,一旦有合適房源,必須要出手時,做好必要的準備才是規避置業風險的基礎要件。
“買期房時,大家最好選擇品牌房企開發的房產,因為產品關系品牌形象,口碑效應一直是品牌房企的制勝法寶,開發商一般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位堅持購買某品牌房企產品的市民老劉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