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
近期,教育部發出最新通知,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實施多校劃片。
而所謂的多校劃片指的是,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通知要求,多校劃片將城市重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的大致均衡。具體操作主要通過隨機派位方式分配熱點學校招生名額,派位未能進入熱點學校的學生,仍就近安排至其他學校入學。
該怎么理解這一新的規定呢?
簡單的說就是,把重點小學、初中的入學機會平均分派給各個片區,即使你家不在重點學校旁邊,也是有機會進入重點學校上學;雖然你家就在重點學區旁邊,但是你也有可能上不了這所學校。教育部期望通過這種方法,平衡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已經對天價學區房等不合理現象有所抑制。
其中,更是有24個城市被教育點名,要求這些城市所有縣市區100%的公辦小學,90%的公辦初中要實現劃片入學。寧波就是其中之一,其他23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沈陽、廈門、濟南、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鄭州、長沙、貴陽。
新規定出臺對寧波的學區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能看到的是,教育資源的分配更加公平了,重點學校不是你買了房子就一定能上的。規定之前,教育部分在學區的劃分一般根據學校所在的區域環境,按照就近的原則,這樣就讓項目和學校綁定在一起,買這里房子才能上這里的學。現在呢,會考慮到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所在社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確保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學位的隨機分派,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享受到高質量的學習環境。
新規出臺后,購房者在買房時更要謹慎小心,在學區問題上與開發商溝通好,明確好,不要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
相關知識:周邊有學校就是學位房?
很多購房者對學位房都有這樣一個認識誤區:只要房子周邊有學校,就意味著是學位房,只要有學校上就是學位房,只要買了學校附近的房子就一定能上學。
所謂“學位房”,往往是因業主在買房后能獲得相關學校“學位”而得名。一般來說,項目有“學位”名額是因為其引進了學校,或與某些“名校”有聯建、合作方面的關系。這種情況下,業主子女入讀指定的學校無須跟別的孩子一起參加入學考試、電腦派位等程序。但要留意,有的“學位房”由于名額有限,并不能保證100%的直讀率;還有一些樓盤,其實只是在“名校”招生范圍內,卻將自己包裝成“學位房”。
“學區房”是政府根據生源情況來劃分的,按最新政策規定,如若業主戶口已遷入“學區房”,那么其子女可以按規定入讀在戶口所在地分配的學校,即“免試就近注冊登記入學”。但“學區”存在變數,有可能某片區去年還是坐擁某幾所學校,今年便換了另一撥,原來的“學位”也就失效了。此外,身處“學區”,要就讀指定的學校還是得參加入學考試,并通過電腦進行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