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得稅曾按20%收取
據了解,財政部10月1日發布了《關于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對出售自有住房并在1年內重新購房的納稅人不再減免個人所得稅。”受到這一財稅政策收緊的影響,記者昨天了解到,虹口區10月8日起一度開始試點,如果持有的房屋在5年內進行交易,不再按照普通住宅總價1%、非普通住宅2%征收個人所得稅,而是按照差額的20%征收。
舉例來說,如一位客戶在若干年前買進一套總價為200萬的商品房,四年以后該商品房總價翻了一倍,如今客戶想以400萬元的價格出售,四年前他所需支付的稅費為1%即為4萬元,而如今他卻需要支付40萬元的高額個人所得稅。投資公司專家表示,繳稅額度的提高會加重房東的賣房成本,會使得許多房東暫緩他們的賣房計劃。
一家專業公司分析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房價的漲幅達到5%是個臨界點。“低于5%,是按照差額收所得稅核算;超過5%,差額收取所得稅的稅費要遠遠高于按照總額的1%收取。
而以近兩年上海樓市的漲幅來看,基本沒有低于5%的房子。”該分析師預計,新的稅收政策可能會導致上海樓市交易量有30%-50%的萎縮,房價也會有5%-10%左右的下調。不過記者昨晚得到的消息,該試點目前已經暫停,業內人士分析暫停的可能原因是“打擊強度過大,不利于逼出市場供應量。”
退單糾紛可能逐步出現隨著調控細則的逐步施行,一些新的現象也將出現。新政提及“對不能提供一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房貸款”,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會引發購房者因貸不出款而退單的現象,如果開發商執意要拗掉定金就很可能產生糾紛。
此外,記者昨天還一些區縣交易中心了解到,以往一對小夫妻結婚,因為出資協助購房通常都會在產證上寫上某一方父母的名字。限購政策實施后,同樣操作,如果出資的一方父母方再要買房,將受到限購。這些都將對樓市起到一定影響。
2、成交數據依舊“鮮亮”
而在一系列進一步的調控細則到位之前,“銀十”首周申城樓市成交量依舊漂亮。數據顯示,10月第一周(10月4-10日)全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達到42.57萬平方米,環比上升41.9%。這已經是上海樓市成交量持續第10周上升,同時也創下了近49周以來的成交量新高,達到去年房價暴漲時的高峰水平。
節前的9月18-30日共有47個樓盤推出了120萬平方米新房源,這些房源在中秋和國慶兩個假期期間的銷售反映到網上房地產,是推動10月第一周成交量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10月以來雖然也有12個樓盤推出25.27萬平方米房源,但這是受“一房一價”和“結構封頂”兩個新政影響,眾多預期在10月初開盤的項目沒能如期上市,因此下一輪的供應高峰可能會出現在10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