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補償高 小產權房沒份
治水任務繁重的白云區昨日向省人大代表匯報了目前各項工程的最新進展。目前白云區綜合整治的12條河涌已全部開工,27萬多平方米的征拆面積已經完成。為了推進拆遷工作,白云區大幅提高了拆遷補償標準,但非法買賣的小產權房則得不到宅基地標準的補償。
為了推進征地工作,白云區大幅度提高了征地補償標準。昨日披露的資料顯示,到本月10日,白云區治水專戶到位資金有5億多元,其中用于拆遷的費用就高達4億多元。
在白云區治水拆遷過程中,小產權房的隱患暴露出來。據白云區區長余楚風介紹,購買小產權房的“業主”通常以為自己的待遇跟村民一樣,甚至要的補償比村民還高。但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小產權房業主很多都不是廣州戶口,甚至是外省戶口。
“政府態度非常明確,非法買賣的小產權房不受保護。”余楚風指出,石井河張村段征地時就遇到9戶買了小產權房的人家,區政府在征詢了市法制辦、市國土房管局的意見后認為,非法買賣的小產權房不能享受宅基地征地的待遇,但也人性化地適當給這些家庭一些搬遷補貼。
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很關心被拆遷戶的生活質量是否會受到影響。余楚風指出,目前的補償標準已經接近市場價,基本能夠解決被拆遷戶的住房問題。而且大多數村將補償款集中使用,在本村另選地塊建設和商品房一模一樣的復建房。
據介紹,為了不讓拆遷補償爭議影響治水工程進度,白云區還專門設立賬戶留出補償預備款。“政府絕不搞過河拆橋的事情,這樣做是為了不讓爭議影響拆遷進度。”余楚風表示。
■相關新聞
白云湖升級為宜居“新城”
圍繞湖區達38平方公里,代表們說“看著這個湖,心情都好了”
省人大代表昨日視察了白云湖項目的工程進展。白云區區長余楚風昨日首次透露,目前正在制定“白云湖新城”的規劃,首批城中村改造復建房地塊有望在明年動工,未來圍繞白云湖將出現一片規模達38平方公里的居住新城。
白云湖區規劃總面積2.07平方公里,水面面積1.06平方公里,位于白云區環滘村北側、東臨機場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的石井大道將從白云湖中間穿過,將湖區分為東、西兩部分。
作為廣州目前最大規模的人工湖,白云湖未來每天可以將100萬噸的珠江水補充進西部河涌,并發揮雨洪調蓄和休閑景觀的功能。目前工程已經接近尾聲,正在進行大朗、滘心地塊的湖區開挖,以及環湖路及湖岸綠化工作,主體工程預計年底可以完工。
“看著這個湖,心情都好了。”昨日,省人大代表來到湖區水岸,面對寬廣浩淼的湖面,紛紛贊不絕口。
余楚風說,白云區北邊還規劃有一個更大的湖,叫白海面湖,規模達4平方公里。“白云區的面積有800平方公里,而白云湖的面積有點靠南,白云區的地勢也是北高南低,所以白云湖不能對北部地區有效補水。白海面湖將對白云區北部區域環境發揮很大作用。”
余楚風透露,白云湖周邊地區規模達到38平方公里,肯定要進行城市的開發建設,但不一定全是居住,將包括金融、文化設施等各種各樣的功能。“目前還在進行基本情況的摸查和定位研究,這個新城區要結合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來找準定位。”
至于開發時間表,余楚風指出,“我們是希望早點開發,現在從市場已感覺到有投資者對這個區域非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