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2年,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式啟動,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確定了29個村39個點為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人口數萬人,目前在建面積近200萬平方米。在這場勢在必行的現代化“城市運動”中,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融為一體,更要從精神上把被現代化進程“裹挾”著的農民拉入城市生活里來。按照現有速度,在未來10年內,這些環境“臟、亂、差”的城中村將不再游離于現代城市管理之外。
引子
“正在加蓋”與“住進樓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期望
7月8日下午,距西安市雁塔區瓦胡同村王家巷出口500米的街道里,民房上的工匠正干得熱火朝天,三層的舊房子上新起了兩層。
##Detail_Page_AD## 在瓦胡同村的多條小巷里行走,路人頭頂的天空被擠成一條細線??涌油萃莸耐谅泛酮M窄的巷道逼得行人側身才能通過。一遇下雨天,村里幾條街道就被泥水淹沒,村民踩著磚頭晃晃悠悠,一步三險。蹲在路邊的張師傅對此已習以為常:“加蓋的房屋早晚要被扒掉,住在樓房里就不會這么折騰了。”
幾乎同時,碑林區祭臺村的許師傅剛進家門,手里拎著路上買的晚飯。與其他村子里的人相比,許師傅生活得很悠閑。每天早晨6點半起床給兒子準備早餐,一個小時后送兒子上學,接著他便沿著新修的太乙路開始晨練。兩年前,村子被碑林區政府拆除,舊馬路變成雙向4車道,并與城市主干道連接。交通方便了,每個周末,許師傅去鐘樓廣場轉悠就有了更多的時間。“現在已看不出村子原樣了。”望著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他說自己不愿再回想過去那不透光的小院子了。
雙重身份的村官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已習慣地稱竇永強為“竇總”,而非“竇村長”了。竇永強說:“對很現實的農民來說,農村一旦被城市包圍,惟一的出路就是融入其中。”
最近,和竇永強見面要提前預約。如果早晨7時趕不到他的辦公室,只有去工地碰碰運氣了,因為連秘書也不知道這個時候他在什么地方。為了保證城中村改造在建項目能按時開業,這位西安市碑林區北沙坡村現任村主任要在市上有關部門之間來回奔走。
6月21日上午9時,連日的熱浪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澆滅,在東二環南段一個已經封頂的建材超市施工現場,幾輛水泥攪拌車擠在工地大門處,急等著出水泥。從該項目被命名為“世紀大廈”就能看出,竇永強鋪的攤子有多大―――一幢擁有5萬平方米營業面積的建材超市。除了確保超市要在今年9月份開業外,在建一期項目的三幢總居住面積達3.55萬平方米的安置樓最遲也要在年底前完工,好讓1000多名村民盡早住進單元樓房。
突然成了大忙人,竇永強也很少在村委會待,而是到位于村東頭“東新花園”的辦公室里處理日常事務。在聯系采訪時,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已習慣地稱竇永強為“竇總”,而非“竇村長”了。這一點,竇永強坦然接受。
“按照西安市政府的要求,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每個城中村都要依靠一個股份制公司作運作載體,負責招商引資和對外談判。”竇永強說。舊村改造公司的成立意味著各村主持改造工作的村干部有了雙重身份,既是村干部,又是公司的總經理兼法人代表,但在村民眼里,竇永強最大的變化,就是進進出出有了自己的專車。
說起城中村改造的意義,竇永強認為,改造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村民。“城中村一直被人看作‘藏污納垢’之處。改造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而改造后的城中村應該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亮點’。”
西安市政府于2005年8月5日下發的92號文件更是將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義提升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安置房違規向社會出售
原本是為安置村民而開發,卻被違規向社會出售,不規范的后果就是讓城中村的村民及買房的業主利益受損
6月18日,李彥輝坐在家里,看著墻上的空調內掛機,額頭上細密的汗珠很快順著臉頰往下流。當天的最高氣溫是39℃,可他家卻沒有電,位于頂層的房子就像一個“蒸籠”。由于“拖欠”電費,一個月前,物業辦派人將他家的電線鉸斷。但李彥輝倔犟地認為物業辦隨意加價收取電費,沒有一個標準。除了電的問題,他對物業承諾的各項服務都不滿意。“兩年的時間里房產證還是沒影的事,讓我很不踏實??傊?,一切都不規范。”
李彥輝購買的房子是未央區三橋街道辦石家村開發的“石家花園”項目,2004年9月,業主開始分批入住。今年3月,因沒有按審批計劃實施并已全部向社會出售,無法安置村民,這個項目被政府定性為違法房地產開發。因開發項目存在問題,村支書周新勇回絕了采訪。
像這樣借城中村改造之機,進行違法房地產開發的項目涉及西安市4個區10個村,建筑面積99萬平方米,占總建筑面積的39%。
采訪中,記者留意到,介紹城中村改造工作時,一些村干部往往先強調,這是一項“摸索”中的新生事物。“摸索”就意味著有新問題要出現。一些政府官員更直言不諱,“摸索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所難免”。
針對城中村改造進程中出現的種種違規現象,竇永強曾在2004年西安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有效遏制城中村無序建設的議案》。“現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兩個無序建筑。一個就是在手續不全的情況下進行改造;另一個就是村民突擊建房。手續不全的要補辦,還要接受處罰;突擊增建的房屋最后還是要拆掉,所以,這些都增加了改造成本,并最終落到村民頭上,結果還是老百姓的利益受損。這種現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城中村改造就失去了意義。”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展計劃行政組組長陳君昌把城中村改造看作是一場“游戲”。他認為,游戲規則一旦受到破壞,違規者必然會“出局”。
在實際工作中,陳君昌把這一問題細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城中村改造中,部分開發商進行非法商品房開發,只建新樓盤,不對舊村拆除治理;第二類是一邊安置村民,一邊違法銷售。據了解,目前已動工的35個城中村中有15個村暴露出此類問題,占42%;第三類就是沒有按基本建設規劃改造城中村,手續不齊全。“但好的方面是,這些村莊的改造項目已全部用來安置村民,”陳君昌說,“至少村民的利益暫時得到保障”。但讓他頗感憂慮的是,由此帶來的隱患在短期內很難消除,因為城市建設規劃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