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調整后的政策,從3月25日起,二手房交易的個人所得稅有所調整:如果不滿五年,是家庭唯一住房的,個人所得稅按房價差額的20%征收;如果是家庭唯一住房滿五年的,可以免繳個人所得稅;但如果是家庭二套房,不管年限,個人所得稅全部按照差額的20%征收。
繼去年年底二手房交易營業稅免征年限由“2改5”后,此次調整無疑是遏制二手房市場的又一記政策“重拳”。除此之外,虎年春節后,銀行的二手房信貸政策也全面緊縮,首付提高、利率上浮、審核嚴格。
在信貸和政策的雙重遏制下,業內普遍預計,濟南的二手房市場將進入調整期,但房價走勢尚不明朗。
中介認為調整反會催漲房價
調稅政策當日公布當日即執行,顯然沒有留給房產中介機構足夠的時間去“消化”,不少房產經紀人接受記者采訪時情緒都比較激動。“這種政策對抑制房價一點作用都沒有,羊毛出在羊身上,買房子從來都是誰買誰繳稅。”21世紀不動產朝山街店店主張從琦說。
他認為,這次稅收調整對濟南的二手房市場影響很大,他手中有的房源要繳納的稅額翻了將近10倍,最高的需要繳將近8萬元的稅。這兩天多數交易都已停滯,僅有拆遷房、房改房由于不受政策影響還在買賣。
中介普遍認為,能理解調稅政策抑制投機性購房、穩定房價的意圖,但效果可能適得其反。瑪雅房產舜業店經紀人劉慎強表示,多出來的稅款賣房人是不會負責的,最終還是會加到房價上,由買家承擔。
例如化纖廠宿舍的一套買入價25萬元的房子,以50萬元出售,原來只需按總價的1%繳稅,也就在5000元左右,而現在需要繳納的稅款達到了5萬元,導致房主將房子的報價提高到了55萬元。
買家不愿多花錢選擇“退房”
政策的突然變化也讓不少正在進行中的交易“緊急剎車”。尤其是那些已經簽訂了購房合同但尚未辦理過戶手續的交易,面對突然多出來的稅款,買賣雙方都需要重新坐下來再談。
振魯房產經紀人李長樂表示,多數賣房人現在寧愿不賣也不會自掏腰包補稅款,而買房人對突然多出來的錢承受能力也有限,所以“退房”成了普遍現象。科苑房產經紀人李峰表示,稅收政策調整后,只有為數不多的房源買賣時差額不大,交易還能正常進行;其他已簽約的客戶都選擇了解除買賣合同。瑪雅房產千佛山店的經紀人邢程也表示,這次調稅太倉促,導致許多談好的買賣“打了水漂”。
在文化東路一家房產公司,剛剛辦完“退房”的張大姐一臉沮喪。她說老兩口去年看了一年才相中了一套二手房,要買給孩子當婚房,原本都準備去辦過戶了,房東卻通知說稅款漲了,要多加7萬塊錢。
對于張大姐老兩口來說,實在沒地方再借這7萬元了,無奈之下,只得放棄。孩子5月份就要結婚,現在真不知道讓新媳婦去哪兒安身。
上海類似政策24小時內調整
采訪中,很多中介和買房人都認為這個政策是短期的,很快還會調整、放寬。依據就是上海市在2007年也曾實施過相同政策,但調稅消息公布后不到24小時就“變臉”了。當時稅務部門迫于各方壓力,在新規執行第一日晚上又發布了一條補充通知,表示“仍可按購房款的1%計稅”。
邢程說,這個政策是剛剛調整的,還沒有穩定下來,市房管局也沒有具體表態,所以可能這個繳稅政策只是短期試驗,并不會長期推行。李峰則表示,如果長期執行這種政策,“房子壓根沒法賣了。一下子多了好幾萬元的稅壓在本就居高不下的房價上,老百姓誰都承受不起”。
因此,不少中介和買房人都對本周充滿期待,希望能有后續政策出臺。
學者認為調稅可抑制房價
相對于房產中介一邊倒的反對態度,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李鐵崗卻認為,長遠看來,這次調稅可以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
李教授說,稅收政策是為了調整人們的投資和購買行為而制定的,這次差額收稅的調整主要是為了抑制投資。“投資者要賺取的就是中間的差額增值部分,對這部分稅收提高了,也就抑制了投資的熱情。”
沒有了高額利潤,有房產的人也不急著倒手賣房,這樣就減緩了二手房的交易速度,速度降下來了,過熱的炒賣現象就會有所收斂。
而對于中介普遍抱怨的“政策缺乏緩沖期”問題,李教授的解釋是,這種調整屬于“過速停車”,剎車越急速作用越大。
除此之外,李教授還表示,作為二手房市場的同向產業,新房市場也會隨著調整逐漸放緩房價上漲的態勢。“就好比面包降價了,時間長了蛋糕也會降價,這是同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