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二套房”認定標準終于塵埃落定,業界人士驚呼“史上最狠”。6月4日,住建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出的通知規定:二套房的認定,不僅要以家庭為單位,同時執行“認房又認貸”的嚴厲政策。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首次申請貸款買房,而在當地房屋登記信息系統中,你的家庭已經登記有一套(及以上)住房,將被認定為二套房(及以上)——此為“認房”。所謂“認貸”,即你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一套(及以上)住房,如今又申請貸款購買住房,就算你此前貸款已還清,或者買的房子已賣出去,仍然算二套房(及以上)。
相信你都看出來了,房貸政策空前嚴厲。按這一規定,我看南寧八九成的家庭都可能要“被二套房”。很簡單,除非是那些剛來南寧沒幾年的外地人,現在哪個家庭原來沒有房子?
“認房又認貸”的嚴厲標準,給二套房貸政策的執行構筑了一道堅強的制度籬笆。一方面,給銀行執行提供了明確的依據,防止執行中的跑冒滴漏、亂設標準、各行其是;另一方面,繼續強化了調控政策的預期和成果,捍衛了政策的公信力。你可以如此理解,這是政府對購房者和開發商的一次明確的“喊話”,中央對樓市的調控決心已表露無疑。
相信這一次不再是“狼來了”。但嚴厲后續政策的出臺,卻是以往數次調控“狼來了”的結果。
5月是樓市的傳統銷售旺季,但新政調控下的今年5月,市場溫度今非昔比。雖然,榮和、匯東旗下的樓盤依然取得“日光”的銷售奇跡,但并沒有人因此高呼樓市“翻紅”。因為,南寧大多數樓盤與榮和大地、山水綠城、匯東星城的熱銷絕緣。不少樓盤的銷售主管對前來踩盤的居周刊記者坦言:冷,非常冷。甚至,南寧已有開發商在為突如其來的買家“退房”而大傷腦筋。
形勢非常嚴峻,但很多開發商依然硬扛。正如你所看到的:有的延緩開發或推遲銷售,觀望調控的后續措施,期待著下一輪“報復性反彈”;有的依然頑強地漲價,漲幅不大,每次開盤漲一兩百元,試水市場,挑戰買家的承受能力。說白了,就是博弈,與調控政策博弈,與購房者博弈。
少數樓盤的旺銷,一方面表明剛需依然如滔滔江水,購買欲旺盛,這是開發商的強心劑。另一方面,恰恰說明那些有大量替代性供應、價格虛高、增值把握性不大的樓盤已經陷入滯銷,剛需買不起,投需不感興趣。
因此,少數高性價比樓盤的旺銷,顯示出的并不是樓市的好轉,而是轉化,一種令人緊張的轉化。
首先是需求。以嚴厲的二套房貸政策為核心的調控,已將大部分投資需求擠壓出去,而自住剛性需求和改善需求,因受房貸政策“誤傷”,或對房價預期的改變,亦處于觀望之中。與此相對應的,是供應量的不減反增。下半年,南寧將有一批新樓盤上市。甚至有業界人士悲觀地認為:嚴厲的二套房貸認定標準,可能引發樓市“拐點”。
其次是土地增值稅的從嚴清算。最高稅率可以達60%的土地增值稅,極大地壓縮開發商凈利潤,迫使其放棄“低周轉、慢開發、高毛利,以時間換利潤空間”的開發策略。如果這一政策得到嚴格執行,可以預見,開發商靠囤地、捂盤推高房價的做法將會有所收斂,樓盤建設與推盤速度都會相應加快。
有識者指出,這一輪樓市調整有深刻的社會背景。房價的畸高,貧富差距的加劇,社會矛盾的激化,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家開始了新一輪樓市調控。舒緩社會壓力,調整產業結構,建立合理機制成為必需的選擇。因此,不難理解溫家寶總理為何無比堅定地再次發話: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你認為中央還會把房地產“放虎歸山”嗎?我愿意相信,中國樓市的調控才是開始。新“國十條”、土地增清稅從嚴清算、二套房貸新政、推進房產稅改革等措施透露出一個明確的思路:一手壓住房價畸形上漲的勢頭,一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一手擠壓投資投機性需求和土地財政的沖動,一手降低房地產在GDP中的分量。這是戰略性調整,開發商盼望的“報復性反彈”可能將是一個夢想。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降價銷售將是打破觀望局面的有效手段。你不降有人降。南寧奧園已經降了,說是回籠資金自救也好,說是趁機擴大市場占有率也行。反正,你跟也難受,不跟也難受。
最后,套用張信哲一首歌中的一句經典歌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