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月供的壓力有些大。”電話那邊的陳剛(化名)顯得有些無奈。
自房價從去年8月達到頂峰后逐漸下跌以來,到目前為止,陳剛買的房子已經縮水了近20%,這讓他始料未及。
“市場還會好起來,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會見到陽光了。”陳剛說,“我身邊的炒房人都是這么想的。”
盡管陳剛和他的炒房伙伴依然對后市抱有希望,但就目前國家的整體經濟形勢而言,房地產市場到底多久會見底?到底何時會走出低迷?這些問題恐怕沒有一個人可以給陳剛作出回答。
進入炒房領域
陳剛進入炒房領域,頗有些機緣巧合的味道。
今年30出頭的陳剛在某家房地產公司做法律顧問,2004年,陳剛所在的公司在關外寶安區開發了一個樓盤,還剩下十幾套沒有賣出去,領導坐鎮,陳剛負責協調,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剩余的房子降價促銷賣出去。
此前,深圳的房價一直平穩地上漲,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價格水平。關外的房子由于環境、配套設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等因素,價格更是低廉。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在兩年之后,深圳房價會飛速上漲。
眼看到了規定的時間,十余套房子還沒有賣出去,陳剛咬咬牙,跟家人商量后,買下了其中六套單身公寓,一室一廳,很適合單身人士,每套房在45-52平方米之間,均價在2000元左右,每套7-9萬元。兩套全款,四套按揭。
“當時沒想太多,價格便宜,自己能承受得起,順便做投資考慮。”
陳剛當時腦海中根本沒有炒房的概念,只因投資渠道狹窄,銀行存款利息也不高,陳剛覺得買房子應該會保值。
轉眼到了2006年,陳剛要結婚了,想在關內南山區買房,看中了一套,大概七八十萬。錢不夠,就想到把寶安的這六套單身公寓全部賣掉,在此之前,陳剛一直沒有過多地關注寶安區的房價漲跌情況。
“過去一問,原來寶安的這片房子已經漲了快一倍,一激動,就把這六套全部賣掉了,賺了50萬。不多。”
在買婚房的過程中,陳剛接觸到了剛剛萌芽的南山區房地產市場,“已經有一些動靜了,感覺有機會。”
此時已是2006年底,南山的均價在9000元/平方米左右,較之前已經漲了不少。陳剛開始有意識地接觸一下中介。
“我在中介那邊放了一筆款,大概是20萬左右,告訴他們我的選房標準,合適就要。”
挑到了滿意的房子,除了中介費,陳剛還另外給他們紅包,算是感謝。在陳剛看來,這是投資客跟中介人員的有機結合,如果你想找到好房子,你就必須跟中介人員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
此時,陳剛已經跨入了炒房的行列。在中介朋友的撮合下,陳剛認識了一大批炒房的朋友,并捆在一起,進行合作。這其中有很多炒房大戶,動輒出手就是十幾套,讓陳剛大開眼界。
“我們要是知道哪個樓盤要開盤了,就千方百計地找關系,要房源。一旦把價格談妥,我們都是整層,或是半棟半棟地拿,以樓梯為界,然后我們再內部分房。”這種方式,被陳剛以及他們的朋友稱為“掃樓”。
當時,南山區新開盤的數量比較少,但是陳剛和他的“團隊”還是想盡辦法找房源,如此反復,在這過程中,陳剛對價格走勢,乃至各個地區的升值潛力的判斷能力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月供緊張
2006年底,陳剛賣掉地段相對較差的婚房,在旁邊以9800元的價格買進了“陽光花園”。
2007年初,又先后以總價188萬和98萬的價格買進“海印長城”和“國際友鄰公寓”,均價分別是15000元和13500元。
“當時購買海印是因為旁邊有海岸城,當時買的時候還正在建,感覺將來肯定還有成長空間。”陳剛所說的海岸城就是類似于萬象城的大體量都市綜合體,在深圳,目前不超過三個。
“而買友鄰公寓是因為那邊的租賃市場非常好,又帶有車位,將來自住、出手都可以。”
盡管陳剛有著自己看來非常正確的投資根據。
數據也顯示,到2007年5月,深圳市商品房成交均價最高的區為南山區,成交均價為21988元/平方米。甚至超過了中心區所在的福田區,這一價格走勢的確在朝著陳剛預想的價格曲線走。但是中央的調控在此時逐漸發揮出了威力。到了7月達到頂點后,樓市急劇地下滑。
據了解,海印長城現在的價格已經跌至在13000元/平方米以下,國際友鄰公寓也在11000元/平方米以下,陽光花園的價格也低于購買時的價格。這三套房子陳剛目前都是按揭。另外,在寶安區,陳剛還有兩套房子,一套全款,一套按揭。
據陳剛講,他現在是以租代供。
本報記者幫他算了一筆賬:海印長城首付54萬,加上手續費之類的,大概是72萬,貸款134萬吧,期限是十年,每月還款13300元;國際友鄰公寓首付30萬,加上手續費等,大概40萬,貸款68萬,每月還款6400元;陽光花園每月還款4500元,還有寶安的新岸線公寓每月按揭1600元左右。
海印長城出租給一個韓國人,租金4900元/月,國際友鄰公寓出租給一個加拿大人,租金4200元/月,新岸線出租給一個日本人,租金2600元/月。
算下來,陳剛每月還要墊進去2萬多。
“老實說,現在壓力蠻大的,身邊的炒房朋友也都有壓力,都在挺著。但是我們不會選擇斷供。”
賣家不降價,買家還在觀望
“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在陳剛看來,外界對這些炒房人選擇斷供的理解有些想當然。
“如果這輩子你還想發財,還想做事,那么你就必須跟銀行打交道,如果斷供,你的信譽就徹底毀掉了,所以沒有人會輕易選擇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