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改輪輪不公
回朔20多年房改,從一開始就伴隨著權力運作的陰影,之后也始終在不公平分配的軌道上運行,亦即每一輪房改的深入,都是在承認前一輪房改不公的基礎上疊加不公,于是就出現了更大的不公。開始是以出售機關單位現有公房啟動的,從房源與動作上看,大城市大單位房子多動作大,小城市小單位房子少動作小,有房單位有資格干部積分加七折八扣象征性付點錢就把所住公房給購買了,無房單位或無資格職工自然就無公房住也無公房買。這之后,大單位富單位建設新房按付 3補7比例分給職工,有的單位則是從市場上買到整數樓盤再按付3補7比例分給職工,小地方小單位職工只有眼紅的份。再到后來,政策允許單位集資建房,這給中小城市提供了房改深入的機會,但中小城市同樣是大單位富單位一次兩次三次集資建房,一再享受國家無償劃撥土地與免除稅費的優惠政策,且系全產權,而小單位職工還是只有眼紅的份。有權有錢的大機關輪輪深入,職工輪輪有份;而無權無錢的小單位輪輪缺失,職工輪輪無份。進入九十年代中期,全國陸續啟動了貨幣化住房改革以后。據報道,貨幣化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南京武漢為表代表的較多城市,采取對老人一次性補助、對新人按工資比例逐月發放補助的辦法;另一種是以西安濟南為代表的幾個城市,實行不管職工有房無房大房小房老人新人,一概以工資比例逐月發放補助的辦法。中央在京單位,則單獨頒發文件補貼,而地方財政如沒有保證就不能發放,吊詭不吊詭?中央財政從那里來?如果地方只顧地方,新疆陜西的天燃氣不平價賣北京上海,借道內蒙俄羅斯高價賣給日本不就有了?有記者常常說中央好經被地方官念歪了,真是這樣嗎?好經,就應是中央與地方機關同步,甚至中央機關后滯落后地區,才能算是好經。正是因為中央經就沒編好,才導致地方同樣因權制宜:大單位富單位既有存量補助又有增量補助;而小單位窮單位還是既無存量也無增量,既無住房補貼也無公積金補貼。亂源,其實正是在中央!這之后,北京帶頭放開二級市場,原來還屬于共有產權的房改房,現在一下子變成全產權了。直至目前,有的單位還在團購商品房補貼分配或無休無止的劃撥土地集資建房,如此一來,大單位富單位職工優惠價可分到兩三套四五套房,夫妻兩個單位可分到四五套六七套房改優惠價房,而且還可以將長余的出租或公開上市交易;而小單位窮單位職工趕退休時也未分到一套房,也沒有住房補貼與公積金補貼[有的無房退休老職工不但沒有公積金補貼,而且還失去市場按揭資格,被剝奪的一干二凈]。對于多占房行為,九十年代有過清房運動,但多數流于形式。直至目前,房改造成的住房兩極分化已成既成事實,悲哀也好憤怒也吧,你都得承認、承受。且從目前政府執政態度來看,政府既無意識也無能力矯正房改的不公。由此帶來人心的失衡、政府信用的崩潰,無責任的政府也就管不來了!
綜觀房改,也還是有過一點亮色的一一那就是貴陽改革方案。貴陽出于對單位內部苦樂不均、不同單位霄壤之別的不公平調整,堅決打破單位所有制,住房存量增量在整個公有部門之間進行價值形態大分配:職工住房不足其工齡職級對應的公有部門平均水平,他將獲得現金補助;反之,超過的職工則要補交現金。與此同時,貴陽還能實施國營企業的同舟同步改革,真正體現了干部工人在房改上的平等權益。住房改革貨幣化后,貴州全省進而實行增量整體貨幣化,從而實現了有房無房、新人老人、公房私房、早改晚改、國有民有[單位之間]的全面公平。在全國各地區各單位互相攀比競爭逐利的總體形勢下,難得貴陽出現如此公正的房改房政,但遺憾的是中央政府完全無意把這樣的先進經驗上升為全國的統一政策,于是貴陽方案雖曾博得過多方人士的贊揚,但全國城市還是參觀的多而推廣的少。顯然,對追求房改的公正,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都缺乏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