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真實案例,謹防受騙:
事件中,由于委托書是偽造,買房人的20萬定金、138萬首付打了水漂。
小明看上一套房子,位置戶型都很合適,與賣房人孫女士見面相談甚歡,當晚就談價簽了合同,并交了20萬定金,評估完房子后直接轉賬首付款138萬。
這套房是孫女士爸爸的,孫女士帶著房本、爸爸的身份證,表明自己是爸爸委托賣房的。小明辦貸款時銀行說一定要業主到場,孫女士拖了一兩個月還是沒露面,小明一氣之下告上法庭,才知道孫爸爸根本不想賣房,而委托書也是孫女士偽造的。
一、遇到委托賣房的,買房人務必要把好兩個關:
1、人:核實房主是真的產權人,是真的委托。
2、錢:買房一定要進行資金監管,不過完戶,賣家絕對拿不到錢。
二、做好四個準備:
1、產權是誰的?
買房人首先應該去住建委核實該房屋的產權,確認真實房東的姓名、房屋面積、產證編號等信息,確認該房屋是否存在抵押和查封的情況等。
2、他是業主嗎?
核實產權所有人跟賣房人就是同一個。以身份證號確定就可以。如果已經移民,沒有身份證號了,則需要一份當地的大使館出具的身份證明,證明房產權屬人與委托人是同一人,證明中需要有大使館的蓋章。
3、他真的委托了嗎?
首先核對公正委托書上的代理人信息和產權人信息,信息無誤后,撥打公證處電話核對公證書的真偽。這樣就能知道委托是否有效了。
4、進行資金監管了嗎?
簡單來說,做資金監管就像買房賣房用了“支付寶”一樣,不用糾結是“先付款還是先過戶”。如果先付款,每年有不少賣家騙房款或者收了錢反悔不賣房;如果先過戶,產權轉移之后買主翻臉不認人的也不少。因此,資金監管就是買房人把錢款放在監管下,過戶完成后,這筆錢就會解凍給賣房人,如果過戶程序中出了紕漏,錢也不會付出去。
買二手房遇到委托賣房是很常見的,買房人在交易之前一定要核實房屋產權、委托情況等內容,并進行資金監管,這樣才能安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