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置業是對自己的堅持
這是一個營銷強勢的年代。房地產業也不是例外。在眼花繚亂層出不窮的概念中,樓盤的真實價值很容易被忽略。開發商拋出的一個個營銷概念,歸根結底就是營造一種理想來說服置業者買單。雖然有很多開發商真的能把這些營銷概念變成現實,但也有不少開發商輕易放棄這些承諾,給購房者帶來無盡的煩惱。于是,在這樣的樓市里,置業者應該對開發商的營銷有免疫力,堅持自己的理想,此其一。
建都800年的北京城自有一套居住觀,東富西貴已經是耳熟能詳,環線觀念也是根深蒂固,就連很多初次進京的外地人都知道三環之內的住宅價格居高不下,一般人買不起。而這種種的舊有觀念,也一直是北京許多開發商們引導消費者購房的武器。但事實并非如此,南城亦莊的別墅早已不是普通人能賣得起,而亞奧的房屋價格也是始終居高不下。排除舊有概念的干擾,堅持自己的置業理想,此其二。
理想置業是一種適度的妥協
理想需要堅持,然而最重要的是理想需要與現實妥協,只有這樣理想才能實現。
北京樓還有很多特點,價格高是很多準備置業者體會最深的一點,北京的購房理想轉化為現實,首要的是與價格妥協,如果你還只是事業起步階段,不妨住在三四環外;如果還沒有能力實現時間上的自由,就應該將自己的理想與交通進行妥協;還有所謂特定氣候下的“上風上水”觀念,各種生活配套和基礎設施也確實是按照這樣的原則在分配,如果希望實現快樂生活的理想,你可能不得不“隨大流”,犧牲自己的個性;特定資源分布的區域性是北京樓市的另一個特點,最好的教育資源就在海淀區,如果你想讓你的理想生活延續到下一代或者更遠,你可能不得不放棄眼前的理想……理想實現的過程就是理想與現實妥協的過程。
其實,理想置業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自己生活得快樂,而俗話說“知足者常樂”,或許我們可以說實現理想就是學會“知足”。對于剛到北京的年輕人來說,在任何一隅能夠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天空,都能感到發自內心的激動與興奮,這種感覺可能等到今后事業有成,住進豪華別墅也未必能體驗得到;老北京人因為能夠搬出自家幾代人蝸居的小四合院,分到一套回遷房而百感交集;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北京人也因為自己還能夠在四合院里繼續生活而自豪。買樓的理想就是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自己覺得快樂就足夠。
理想置業應了解真實的市場
然而,在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產品良莠不齊的情形下,一個處于弱勢地位的個體購房者很難在與專業開發商的博奕中取得理想的結果,如果因為一次置業不僅要背上一輩子都還不完的貸款,還要每天面對一個自己不滿意的房子,每天都要與自己無法忍受的物業斗爭,這樣的結果肯定不是置業者所愿意面對的。
如果想避免這樣的局面,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性的面對現實,在充分了解北京樓市規則的情況下再實現自己的理想。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去慢慢考察樓盤質量是否過硬、戶型是否適宜、規劃是否合理以及未來的物業管理是否完善。
通過翔實而真切的調查,來實現無需妥協的購房理想。
總的來說,理想樓盤應該具有幾個要素:生活環境、價格、社區氛圍、戶型,還有最重要的:安定感與歸屬感。
論理想的生活環境,西山、昆玉河、溫榆河區域等區域是最好的選擇,這里有未受污染的水源,這里有不可復制的西山美景,閑暇時遠眺西山更是一種生活意境。
論理想的價格,在南三環和南四環之間仍然能找到為數不少的4000元-5000元/平方米的樓盤,而且靠近地鐵4號線和5號線,性價比相當理想。
論理想的社區氛圍,北京不乏大型開發商、外資物業管理公司打造的社區,也有一些為中老年人悉心建設的無障礙生活區,分布在各個區域,主要是東部和北部。
論理想的戶型,北京有從40平方米不到的超小戶型,到300平方米以上的大躍層、價格過億元的豪華別墅,都一應俱全,在北京買樓,戶型的選擇余地可能是全國最大的。
理想的居住境界中,最能體現歸屬感的是北京的長安街、CBD、中關村、金融街,靠近這些區域,就自然產生進入北京的感覺。
或許這就是符合北京樓市的理想觀。至少是能夠符合大部分置業者的北京樓市理想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