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用于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經濟適用房,搖身一變成為一些人謀利的工具。在北京的天通苑、回龍觀等區域,經濟適用房違規出租的現象不在少數。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立水橋以北的天通苑,號稱是全亞洲最大的社區,也是北京經濟適用房最集中的區域之一。記者發現,僅在天通苑北一區和西三區之間,就分布了大大小小近十家房屋中介公司。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天通苑的一家“我愛我家”房產中介,了解這里的經濟適用房租售情況。一位姓王的置業顧問告訴記者:“按照規定,北京的經濟適用房滿五年可以上市交易,目前天通苑北一區的房子沒滿五年,至少要等一年半或者兩年才可以操作,而西一、西二、西三和北四區的房子現在都已經開始上市交易了。
天通苑的樓房絕大部分都是經濟適用房,據他估算,其中只有一半房子由業主自己居住,另一半的房子則被用于出租或出售。
在一家“鏈家”中介機構,這種“一半一半”的說法也得到了證實。鏈家地產一位姓張的置業顧問告訴記者:“天通苑大約有五分之二的房子已經出租,還有一些正在出售,真正自己住的也就一半左右吧。”
天通苑的經濟適用房,按戶型、面積的不同,租價也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一套兩居室約80平方米,每月租金為2300元左右;三居室約120平方米,每月租金為3000元左右。
而在北京市的另一個經濟適用房集中區域回龍觀,一出城鐵站滿眼都是各種房屋租賃信息。走進住宅小區,不時看到樓房的窗戶上貼有“出租”的字樣和電話號碼。在上地一家IT公司供職的小許和公司幾個同事合租一套三居室,每月的房租共3200元。他告訴記者:“每過半年我們就把房租打到房東賬戶里。”
根據《北京市城鎮居民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有關問題的暫行規定》,經濟適用房只能自住,不能出租或出借以及從事居住以外的任何活動。針對目前存在的經濟適用房違規出租問題,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正在研究具體的監督管理措施和實施辦法,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強社會監督,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協調相關部門,形成綜合處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