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從5月份開始,河海大學的林威已開始為租房奔波。因為學校規定畢業大學生不能再住宿舍,他想在南京找工作,必須趕緊找個落腳的地方。6月底,林威終于和其他3個同學搬進了集慶門的一處房子。但是因
早從5月份開始,河海大學的林威已開始為租房奔波。因為學校規定畢業大學生不能再住宿舍,他想在南京找工作,必須趕緊找個落腳的地方。6月底,林威終于和其他3個同學搬進了集慶門的一處房子。但是因為其中一人不太講衛生,沒幾天他們之間就有了矛盾。像林威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在南京有很多,經濟條件有限而不得不和別人合租,卻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煩惱。專家提議,剛畢業的大學生合租房子不要太“理想化”,不論租金、相處、設施、租期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焦急:
到處找同學一起合租
“面積小的房子不容易找,面積大的房子又租不起,只好找‘外援’一起分擔房租了”,林威所說的“外援”就是指自己的同學或朋友。但是,每個人對租房的價位、地理位置、設施要求各有不同,還要相約一起看房子、談價格,想達成一致很困難。最后,終于有3個同學愿意加入林威的合租計劃,并定下了集慶門的一套房子。房間設施很簡單,電器也只有一臺洗衣機,連熱水器都沒有。“實在太無聊了,我們就合伙買了一臺二手的舊電視,只花了200塊錢”。
苦澀:
有空調但不舍得用
“兩個房間只有一臺空調,不過我們之間沒矛盾,因為沒人舍得開空調”。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李風告訴記者,他們5個同學合租在南湖一套75平方米的房子,將客廳做成一個大房間住3個人,另外2人住臥室。5個同學家庭都不富裕,分擔900元/月的房租。“晚上實在熱得睡不好,醒了好幾次,每次醒后就跑去端一臉盆水灑在地上降溫”。現在,5個同學從地攤上一人買了一個10元的風扇。大家已經商定了:如果天熱到攝氏38度以上,“就輪流住進有空調的房間,電費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