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入梅后連日的高溫高濕讓人厭倦了汗流浹背。烈日炙烤下的杭州人無從享受海濱沙灘與水接觸的涼爽,但并不妨礙他們把目光投向身邊的小區游泳池。
各個業主論壇越來越多的人發帖尋找周邊性價比高的社區游泳池。“如果周邊沒有游泳館的話,夏天游泳只能到臨近有相關配套的小區去‘蹭游’。”居住在城西某小區的曹先生說自己和家人就是“蹭游”一族。
據調查,近年來杭州新建的樓盤70%以上均配有室內或室外的游泳池,公寓和別墅項目的私家泳池更成為不少開發商夏季的賣點。然而,宣傳再賣力,實用性始終是業主首要考量的因素,花頭越來越多的社區游泳池,究竟只是“花瓶”般的擺設還是實實在在的真正成為業主“清涼一夏”的場所?
主城區各個擁有公共泳池的小區物業,得到的回復均為泳池尚未開放,大部分定于7月開放,室外泳池開放時間為7、8兩個月。政苑小區、名城左岸、春江花月等已經做好室外泳池的開放準備,救生員培訓、排污清理、循環泵更新、潔具購置都已提上日程。太陽國際、戈雅公寓等室內泳池則一直在運營中,桃花源、錦繡錢塘 (論壇 新聞 視頻)等別墅項目的物管人員稱,他們已開始對有要求的業主提供戶外泳池清理服務。
但很多業主對此卻并不“買單”。某房產網站物業專區論壇中,處處可見業主不滿社區公共泳池管理的帖子。“小區露天游泳池衛生條件難以得到保證,且維護費用很高,利用率極低,強烈建議改建成籃球場或其他運動設施!”多數業主不滿小區泳池的“粗放”管理模式。
很多小區的室外泳池利用率不高,位置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周邊沒有護欄和樹木遮掩。泳池內或雜草叢生,或充滿污垢和垃圾,完全沒有泳池的樣子。位于文一路的某小區,很多業主都不知道他們還有公共的泳池,一位老大爺笑稱,與其叫做游泳池,還不如叫“嬉水池”,不足一米深的水池間或會有物管人員清理一下,也沒有張貼開放通知,往年夏季平時都沒有灌滿水。
該小區物管負責人聲稱,當初是有泳池配套的規劃的,但交房后物業公司經過數次變更,有時將其作為噴泉處理,有時將其作為兒童戲水池來用,因為配套設施不全,更衣室,衛生間,游戲區等都沒有落實到位,所以無法正常運營。
在那些開放的游泳池中,也大多沒辦法滿足居民消暑。小區內的游泳池形狀大多不規則,面積太小、水深不夠、人滿為患、不衛生不安全成為業主抱怨最多的問題。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業主對于游泳池開放管理多數不滿意,然而物業管理者卻感嘆,游泳池開放“完全是吃力不討好”,虧本經營是常態。
春江花月小區有室內外兩個泳池,都歸康樂會所管理,主管曾玲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小區游泳池從早10點開放到晚10點,室內全年開放,室外泳池7、8兩月開放。淡季每天接待30-40人,旺季為500-600人。室內泳池水每周更換2-3次,每次更新需20噸水,室外由于揮發和清污需要,每次更新需200噸水。室內外容量共1200噸商業用水,每噸高達2.95元。次氯酸鈉消毒水每年需1萬元。室內外4臺循環泵,每小時耗電約10-16度,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熱交換機用于給池水加溫,每天成本約300元。此外,救生員都要參加體育局舉辦的培訓班領取合格證書后方能上崗,其中新培訓的救生員為650元/人,復訓的救生員為250元/人,游泳保險、衛生潔具等都需要購買。近2000㎡的會所,每年非但不盈利,年虧損達30多萬,單單游泳池及相關配套設施虧損每年就達15萬到20萬。
除成本高外,游泳池的管理是個勞動量很大的工作,每年開放游泳池,管理方幾乎要做一個月的準備工作。調查了幾家小區物管公司,所有負責人都稱每年做下來肯定是虧錢的。少則千把元,多則上萬,高檔小區虧損更為嚴重,十多萬都有可能。有時為了節省人工費,物業公司會讓保安經過專業培訓后擔當救生員的工作。
盡管游泳池的虧損經營成為常態,然而大多數物管處均表示會依舊開放。杭州正規游泳館收費大概是20-30元/人/次,每場次有2-3小時的限制,而社區泳池基本沒有時間限制,收費范圍在15元-30元不等,若辦理年卡、季卡、月卡等會有更多優惠,且部分持卡業主還可享受健身房、瑜伽館、桑拿房等其他配套設施,經營成本只升不降。
“游泳池本來就是作為小區配套,要讓業主在夏天享受的,開是肯定要開的,不開不行。”然而面對如何解決虧損問題,大多數物管負責人只是無奈的搖頭,“解決虧錢的方法我們還沒有想好具體對策,目前能做的只有加強管理,做好泳池的維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