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4日,我在本版今日快評《可否建一批廉租“鴛鴦房”》一文中,提出政府從賣地的錢里拿出一部分,建一批專供年輕人結婚時使用的廉租“鴛鴦房”。目的是給年輕人建立一個“緩沖期”,吃一顆“定心丸”,不必剛結婚,甚至大學剛畢業、剛工作,或是剛從外地進北京,就急吼吼地買商品房,買不起房子就急吼吼地叫嚷房價高。開發商是什么人?囤地的是什么人?他們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人。你越喊貴他越高興,知道你急著要買房。“褒貶是買家。”凡是嫌東西貴的人,一定是想買這個東西的人。這就是購物心理學。
破解高房價,消費者手里只有買不起不買改租房這么一張牌,而政府手里握有一大把的牌。在中國,有人說什么總經理的話比總理的話還管用,我從來不相信,我勸讀者和地方官員也不要相信。我們不是無政府主義,地方也不要搞無主義政府。總理說要穩住房價,而且是在本屆政府做到。這就是主義,這就是社會主義。地方政府官員一定會比賽著把手中的牌往出打,哪個地方敢與民意對著干?哪級官員不想為總理分憂解難,讓總理少操點心?除非是自己頭上的紗帽翅戴膩了,不想干了。
開發商手里有幾張牌呢?無非也就是囤積一點土地、捂著幾個樓盤而已。你能囤積幾年?你能捂十幾年?鬼才信呢。別看你們一年之間能讓房價翻番,政府真打出幾張牌,一夜之間就可以將房價打回原形。信不信由你。
現在,各地政府都在爭打穩定房價牌。公租房就是一張好牌。這比“鴛鴦房”的保障范圍還要廣,氣魄大多了,大規模供應,且實行就近原則,一些園區還包括外來務工者。有一首兒歌:“看見啦,看見啦,看見啦!螺絲帽雖然小,祖國建設不可少。”公租房,廉租房,雖然面積小點,沒有商品房高檔、氣派,但卻是平抑房價不可少的部分,解決民生問題不可少的部分,實現“居者有其屋”的重要途徑。我在建議建設廉租“鴛鴦房”時,舉了北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海淀雙榆樹青年公寓的例子。其實,更早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現在的幸福一村、幸福二村、幸福三村,那就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北京搞十大建筑時,為外來農民工建設的工人新村。如今這里的二手房一平方米兩萬多元了,想一想我們現在蓋上一大批公租房,幾十年后也許政府賺大發了,多幸福的現在,多美好的未來。
應當說,現在宣布兩三年內會大規模供應公租房,從開工建設到拿到鑰匙,時間是十分緊迫的。不過,把公租房真正公租,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凡事一沾“公”,就會有人鉆空子謀私利。所以,登記、審核工作一定要同步進行。搞得好,房子交工,人員入住。搞不好,房子蓋上兩三年,公租出去也可能花上兩三年時間,那就顯得效率太低了。提早預租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減少高房價大合唱的分貝。畫餅充饑、望梅止渴的道理,不太難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