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均衡布局。結合二環時代規劃的21個大型聚居區布局,均規劃了一定規模的公租房。
二是公交支撐。區域內公共交通支撐度高,有軌道線通過并與軌道站點距離在10分鐘左右步行距離,同時有高密度普通公交線路支撐。如鴛鴦片區、大竹林片區、華巖片區3個公租房地塊都鄰近軌道交通路線(分別是3號、6號、5號線)和城市快速道路(分別是機場高速渝長高速、金通大道、華龍大道),便于公共交通往返。
三是職住平衡。周邊產業布局,且產業發展相對成熟。如東部的布局結合了茶園新區和未來御臨組團大規模工業基地的發展;南部的布局結合了重鋼片區的城市更新和龍洲新城的建設;西部的布局結合了大學城、微電子園及西彭產業基地的發展;北部的布局結合了城市新中心的打造。
四是配套完善。區域城市配套有一定基礎。每個地塊都配置了學校、商業等公共配套設施。
五是環境宜居。居住環境較好。如鴛鴦片區、大竹林片區、華巖片區3個地塊的容積率都在3.5-4之間,且周邊有城市公共綠地。
六是有效出租。戶型經濟適用,在30-80平方米建筑面積之間設計了一室戶、一室一廳、二室一廳、小三室一廳等多種戶型。
七是符合規劃。基本符合我市城鄉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
市規劃局表示,公租房地塊選址,沒有將200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集中在某個區域單獨進行建設,而是強調了混居的理念,分散融入到規劃的各個大型聚居區中,在21個大型聚居區均規劃布局了一定規模的公租房,有利于社會各階層在一個區域內和諧相處,營造和諧社會氛圍,減少社會矛盾,建設和諧重慶,使各階層群眾都能有尊嚴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