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 臨近應屆大學生畢業的日子,一些外地生源和外地大學畢業生也開始在京尋找工作機會。記者調查后發現不少大學生在畢業后半年內很難靠自身能力支付租房費用,由此也產生了畢業后繼續在
本報記者報道 臨近應屆大學生畢業的日子,一些外地生源和外地大學畢業生也開始在京尋找工作機會。記者調查后發現不少大學生在畢業后半年內很難靠自身能力支付租房費用,由此也產生了畢業后繼續在學校租用宿舍的“留校族”。為此市民宋揚先生向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建議,開辟一些面向剛畢業大學生居住的創業青年公寓或廉租房,作為才走向社會的青年學生從學校宿舍到自己獨立租賃或購買住房之間的一個過渡。
工作難找產生大量“留校族”
“我這種專業目前職位飽和,換了幾個工作都不理想,收入也不穩定。”2005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的李天齊(化名)現在剛剛從學校租用的宿舍床位里搬出來,說起近兩年來寄居學校的經歷,李天齊頗有一些感慨。兩年里他輾轉了三個宿舍,后來有些積蓄了就在學校附近的地下室與人合租一個房間,直到最近工作穩定后才租住了一處樓房。記者調查后發現,不少外地生源的大學生畢業后都選擇繼續住在學校。外地進京尋找工作機會的大學生同樣有不少人寄居在各大高校,或者多人結伴租住價格低廉的地下室。畢業半年收入支出剛平衡
和李天齊不同,他的同班同學汪峰(化名)畢業前就找到了一份讓他比較滿意的工作,月薪大約在3500元左右。于是他便過上了相對“體面”的日子,在紅廟附近和同學一起租住了一套兩居室,每月他需要交900元的房租。但是由于工作前四個月是實習期只有1500元的收入,而房租則需要按季度一次性繳納,水電費等以前從來不需要考慮的費用也成了他的難題。“感覺畢業后大家還跟住宿舍似的擠在一塊,做一些事情也不方便。”他說,同學們直到工作半年后有些存款了,才逐漸離開“群居”的生活。
建議創業青年公寓做過渡
“公寓的出租對象應該是無住房、無積蓄、無社會關系的青年大學畢業生,原則上應只針對就業時間不長、工資水平不高、非本地戶口、未婚的年輕人。”建議人宋揚對這個問題有過很長時間的調查,他認為政府相關部門組織開辟一些面向畢業大學生居住的,作為剛走向社會的青年學生從學校宿舍到自己獨立租賃或購買住房之間的一個過渡。 對于建議人宋揚提出的建議,記者也走訪了一些已經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們認為過渡性的臨時住所應該有多種方式。“記得曾有媒體報道,北京有一家專門為外地大學生提供住所的廉價旅館。”大學畢業的小蔡建議說,通過相關部門組織把一些居民的住宅開辟為針對應屆大學生短期廉租房,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畢業生找房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