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事實,原本不存在的房屋被說得天花亂墜;編造謊言,售樓處的房屋成了抵債房……今年以來用這些手段進行房屋詐騙的案件在天津市不斷發生,而且屢屢得逞。有關人士提醒,消費者在買房時千萬要擦亮眼睛。 天津市紅橋區法院提供的數字表明,"房屋詐騙案"已從前幾年的個
虛構事實,原本不存在的房屋被說得天花亂墜;編造謊言,售樓處的房屋成了抵債房……今年以來用這些手段進行房屋詐騙的案件在天津市不斷發生,而且屢屢得逞。有關人士提醒,消費者在買房時千萬要擦亮眼睛。
天津市紅橋區法院提供的數字表明,"房屋詐騙案"已從前幾年的個別現象突然演變成高比例犯罪。今年上半年,該院受理的詐騙案件中,房屋詐騙案占了近50%。
《今晚報》報道,因為拆遷,張某夫婦急需購置一套房屋,并通過張某的同事認識了何某。何某稱在紅橋區有一套抵債房可以低于正常售價3萬元賣給張某。如此低價的誘惑讓張某夫婦動了心,并在何某的帶領下看了被提及的抵債房。地點、房型、面積都稱張某夫婦的心意。何某也是極力夸贊這套房屋,并稱有好幾個人都盯著這套房子。在這種情況下,張某夫婦沒有再猶豫,看房當日便交給何某5萬元作為定金。何某收錢后寫了一個"收取買房定金"的收條。過了3天,何某又讓張某夫婦交了5萬元房款,并稱其后將為總共10萬元打一個正式的收據。與此同時,何某收回了此前寫下的收條,并當即撕毀。隨后,何某重新寫了一個收條,上書"收張某10萬元合伙做生意",并神秘兮兮地說,賣房的事不能讓其他想買房的人知道,所以收條上不能寫上"買房款"等。
交了10萬元,又借給何某2萬元的張某夫婦交錢后遲遲拿不到房子,便于2003年12月找到看房時到過的售樓處詢問。這時,他們才得知原來看過的房屋并不是抵債房,在售樓處交100元押金或抵押身份證就可以拿到看房的鑰匙,當初何某就是交了100元換來鑰匙而謊稱所看房是自己所有的抵債房。頓覺受騙的張某夫婦隨即向天津公安機關報了案。
當騙局被揭開后,早有準備的何某在法庭上辯稱,張某給其的12萬元是合伙做生意的錢,不是房款。但對合伙經營的事,何某卻沒有證據,兩個證人的證言也不能充分說明這一情況。紅橋區人民法院經審理一審以詐騙罪判處何某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3萬元。何某雖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其詐騙的錢財已全部揮霍,張某夫婦的損失也難以挽回。
張某某經常出現在一片在建平房的工地上,負責監督工程。附近的居民以為張某某就是"頭兒",于是便向張某某打聽起在建平房的出售問題。張某某知道附近居民的房屋就要拆遷而急于買房,便順水推舟,冒充起了工程的負責人,并稱自己有權出售在建平房,價格也十分"公道"。附近居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先后有3戶居民向張某某交了所謂的買房定金。這總共5.9萬元的定金就此打了水漂,被張某某用于償還個人債務。
事實上,張某某只是一個分包商,建的房屋曾因違法而中途停建,產權人從未委托其賣房,所謂定金手續也都不是正式的。雖然張某某因詐騙被判5年有期徒刑,并被處罰金1萬元,但是3戶居民因為"輕信"遭受的經濟損失卻難以彌補。
針對"房屋詐騙"案的頻發,紅橋區法院刑事審判庭陳庭長結合案件提醒購房者,購買房屋要找有資質、有信譽的房屋公司,不要輕信他人。應多了解買房的途徑、手續及房屋底細等,做到心中有數。與此同時,不要輕易交付現金,交付時最好要有證明人在一旁加以證實,并要求對方出具明確"購房款"的收據等。(完)